财会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解决方案

方案定位:用XR技术把企业搬进教室,为财会专业学生构建实境企业教学环境,培养数智时代财会人才
适合专业:会计、会计电算化;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统计与会计核算;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教育等财经专业
适用范围:中职,高职、本科

| 财会人才培养背景

财会人才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会计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数智化时代使得各行各业的发展正从“信息化”时代向“数智化”时代迁移,财会行业也不例外。随着财务云的普及,财务组织发生变革,新兴会计岗位不断涌现,需要培养与时俱进的会计人才。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优秀会计人才的使命,理应紧跟时代步伐,将业界最新发展趋势体现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过程中,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培养理念落后、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师资配套不完善、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能够结合行业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进行智能会计方向人才培养的高校还是少数,且这些走在前端的高校会计教育改革探索的初步阶段。

随着数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对行业的深度渗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会计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能否满足会计职业的能力需求,更多地被社会重用,既是会计教育产品被社会认可的标志,也是检验会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然而,从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相关调查数据来看,当前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与企业现实的会计人才需求存在供需不匹配的现象。首先,会计人才需求与供给错配。一方面,会计人才供给数量上整体供大于求,但是在结构上严重失衡,低端人才严重供大于求,中高端人才严重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在专业方向上,目前大部分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还是以财务核算型人才为主,但“数智化”使得这种具有固定处理模式的财务核算工作可由人工智能来完成,企事业单位需要的是能满足智能财务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其次,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与实务相脱节。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而在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中,2021年应届毕业生只有34%的人顺利找到了工作。这其中的原因:一是受疫情、市场大环境、毕业生人数新高等多方面因素叠加影响,求职者人数大幅增加,在就职岗位僧多粥少的窘境下,约有一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涌动,企业对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现阶段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落后,课程设置仍偏重于基础的会计核算,价值创造型和决策分析型财务课程设置较少,且实验设备达不到智能化水平,实践效果差。因此,高校会计教育培养的毕业生无法满足已经进入数智财务时代企业的需求。

| 财会人才培养现状

高校目前的财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缺少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二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部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三是课堂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可见,大部分高校沿用传统会计人才培养的方法逐渐显现出与数智时代要求不协调、不匹配的弊端,造成高校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与会计职业发展相脱节。最后,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存在短板。张多蕾等研究显示,我国会计人员目前存在的问题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差、沟通交流能力差以及专业知识不扎实等问题。在数智化时代,企业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更加严格,高校亟需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人才整体素质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更好的培养满足数智时代所要求的优秀会计人才。

在数智化时代,会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财会专业领域的知识,更需要掌握综合性的跨学科知识,具备数据分析能力、IT技术应用能力以及科学决策能力等。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智能财务发展的需要,通过“商工融合”建设,推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有效的“融合”和“跨界”是必然趋势。

| 人才培养特色方案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加快了生产模式的创新和传统商业模式不断变革。受新兴技术的冲击,财会职业也从不同角度受到了影响,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把培养“基础型”会计人才作为教育核心,源源不断地向社会和企业中输送传统型会计人才,距离具有财务管理能力、业务把控能力、财务管控能力、决策支持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教育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数智化时代“商工融合”背景下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需要三个转变:
一是知识转变,即要由数字型、核算型基础知识向监督型、管理型复合型知识转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学习好会计专业知识,也要学习会计岗位相关的其它岗位知识,通晓“人财物产供销”全业务场景。
二是技能转变,即要学会应用IT信息技术手段,变事后核算、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转变。面对数智化时代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IT信息技术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全程参与业务发展,成为业务经营的方案提供商和问题解决商。
三是素质转变,即要从单一的岗位、部门视角向协同视角、经营视角、全局视角转变。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为特征的数智化时代背景下,必须具备产供销协同、业财融合、设计制造一体化、多品种小批量、大规模定制化等生产模式和运营模式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经验、全局观、商业敏感度、逻辑分析能力等。

财会人才的培养需要适应学生的自身发展,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且人才培养目标不能仅局限于学术或实务中的一部分,要全面发展;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满足就业需求,也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升,这样才能发挥会计人才的潜力,让他们在数智化时代的财会领域中各司其职,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5G、互联网、物联网、AR\VR等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释放出巨大能量,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随着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数智化企业管理人才日益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作为会计专业相对于数字中国建设的新需求,如何把数智化企业运营、数字工厂运营管理搬上课堂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都将虚拟现实技术领域列入“战略任务”发展内容之一,要求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建设智能学习空间和学习体验中心等,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建设。

教育部强调要不断提升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将信息技术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构建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场所,搭建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配置相应的虚拟仿真实训设备,有效解决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三高三难”痛点和难点。

在产业互联网发展背景下,鼓励高校基于制造企业的核心场景,应用XR技术、智能感知技术和装备,结合ERP企业资源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MES制造执行系统等先进IT技术与管理理念,将企业管理IT信息技术与3D实境场景深度融合,配套XR实境虚拟仿真实验实训课程,建设与会计专业人才未来实际职业情境对接的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快速构建以数智化时代企业用人标准为核心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低成本满足会计专业开展“商工融合”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可增强“商工融合”交叉学科知识和技能实践训练,以及与先进制造、智能制造企业复合人才的吻合度。此举将为会计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学习掌握跨专业、跨学科知识与技能创造良好的条件。